见过很多逆袭,但是没见过女孩子走得这么艰辛;见过很多励志,但是没见过“学渣”闯得头破血流依然不屈不挠;见过很多逆袭,唯有这次最为真实,因为这里写得不是故事,而是真实的记录。
“好予博士留学”不仅仅为天下学子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助推,同时也愿意分享学员真实的经历,就像小时候看电影“好人总是赢”,看过之后就忘,相反荆棘丛生的现实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。今天这个记录其实还称不上逆袭,因为未来才刚刚开始,但是她的不容易,可以让我们更多的平民学子看到希望,看到曙光。
背景介绍:作者,第一学历大专,后通过“专升本”考试<非成人自考>就读于二本院校,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历及学位;于2019年获得西安一所985、211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;现在于德国某高校,攻读人工智能方向博士。
(一)坎坷“升本”路
又快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,这件事似乎距离我已经非常遥远了。但是,考前那些没日没夜复习的场景就像才经历过一样,每每回忆身上的汗毛感觉都根根立起来了,那种感觉已经超出了语言能够形容的范围。记得那时候,每天半夜两三点还没睡,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又继续学习。但是,即使是这样也没能拯救我严重的偏科。我的物理简直差到令人发指(高考理综化学、生物几乎满分,物理却只有30多分)。最终我以二本的成绩选择了一所“很有名望”的大专(别问我为什么不上本科而选择了大专,那是另一段“故事”)。入学后,心里有一百万个不满意、不舒服,那时候一心只有——“我要专升本,要抓住这第二次'高考'机会,一定要把我的专业名称从'计算机应用技术'换成'计算机科学与技术'。” 因为相同的专业大专和本科的名称是不同的,当然课程的安排也是大不相同,那时候这个本科专业名字就变成了了我的奋斗目标。记得在入学前的暑假,我就借了表姐的高等数学在家学了起来,所以,入学后,大家刚开始学“高数(上)”时,我基本已经学完了整个高数,包括做完了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。从专科的第二年下学期开始,我又一次进入了“备战”状态,每天戴着耳机,最早去图书馆,最晚离开。在专升本考试即将开始的前半年多,国家通知所有一本院校不再接收“专升本”考生,这对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,这意味着我再努力也就只能考一个二本,那我为什么当初不直接选择上二本呢?!(当时,就是冲着升本可以考到一本院校,所以才选择了大专)那时候,深深的感觉自己被“坑”了。但有什么办法呢,二本里选个好点的上呗,也只能这样了。最终,以一纸通知书“完美”结束了大专时光,准备开启本科“新生活”。
(二)匆匆那年:本科时光
由于是“专升本”,所以本科的时间只有两年,第一年主要是以上课为主,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本科的课程和专科是有明显差别的。之前更倾向于“应用”,而现在不仅学习应用,更深入的学习了应用背后的原理。真正的做到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”。到了第二年,大家为了自己的前途都分别忙着参加招聘会、考研、出国等等。而我从小就是一个“执拗”的主儿,在哪跌倒,就一定要在哪里爬起来!当初没有考到自己心仪的本科院校,那我就考研,一定要圆自己梦想。年少轻狂的我,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硕士,很不幸:“预料之中”的落榜。突然之间,就加入了找工作“大军”。
(三)学历,使我自卑
随着毕业生逐年的增加,西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,工作更是难找,何况自己还贴着”专升本“标签。好的企业,估计在筛选简历的时候,就把我刷掉了。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,找到了一家稳定的单位。在那里工作了快两年以后,由于我的”第一学历“问题,只能是长期合同工,无法进入正式编制。记得那年的10月,怕爸妈我告诉他们我是去兰州玩,然后背着背包独自一人坐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车。(下图: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)
下了火车,站在拉萨火车站广场上,和爸妈视频那一刻他们才知道我已身在西藏了。西藏,的确是个神奇的地方。天空很蓝、很低,白云像棉花糖一样挂在天上,感觉伸手就能抓到,在这里,无论你是失业、失意还是失恋,分分钟你就能被治愈。在西藏的15天,整个人是放空的,有时坐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看着雄伟的布达拉宫,一看就是下午;有时在大昭寺前,晒着太阳看着虔诚的朝拜的人;有时坐在酒店的院子里,戴着耳机,沐浴着阳光想着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。
在第14天的时候,我给单位主任打了电话说“我要离职,回去后补办离职手续”。这不是我头脑发热冲动做的决定。我计划结束“假期”后,最后在给自己一次机会考研,对,我要“全职”的在家复习备考。我知道接下来的一年我将承受很大的压力。回家后,处理好一切,开始全身心的投入考研复习的准备中。暂时结束了找工作之“苦”。但是,不得不说的是,因为这次工作的经历,让我对自己学历深深的感到自卑,对我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。
(四)考研,背水一战
我总是喜欢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,把自己逼到“绝路”上才能激发更大的潜能。复习就必须要有复习的样子,严格的执行自己的学习时间表,数学(一)、英语、计算机综合、政治统统安排的清清楚楚。那一年里,没有周末、没有节假日,每天都是6点起床,晚上一点左右睡觉。累吗?当然累,可是自己的基础不如人,只能多下功夫弥补。一年的时间很慢又很快,终于到了交“答卷”的时刻了。考试结束后,整整睡了两天。生活什么时候轻易的放过谁?!该学习的时候没有拼命努力,到了一定年龄才知道努力拼命的学习。所有偷过懒,早晚都是要“还”的!多么痛的领悟!值得欣慰的是,努力总算没有白费,这次收到了自己心心想念的大学(NWPU)通知书。那个春节,是过的最开心的一个春节。
(五)欢乐、积极的硕士生活
研究生的生活完全依靠自己安排,你可以选择过的很闲,也可以选择非常的充实。我的导师是系主任,总是会有很多的项目做,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返校园时光。在研一刚入学三四个月后,我就有幸的参与了项目的开发。每天查资料、学习新知识,因为是航空的项目所以涉及到其他的专业知识,就去图书馆借书学习,有时候还会直接请教其他学院的教授。记得有一段时间,项目要验收了,项目组的所有人晚上会一起加班到凌晨。那时光,忙并快乐着。不仅专业知识有了提高,编程水平也是突飞猛进。其实,硕士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面对问题时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能力。硕士即将毕业,每天忙忙碌碌的参加各大公司的笔试、面试。不安分的我,又开始规划自己的下一阶段了。作为独生女的我,计划孤身一人去北京工作!
(六)幸福的“北漂”生活
很清楚的记得离开西安去往北京的日子:2016年3月27日。前一天爸爸陪着我一起去快递了两大箱行李。当天爸妈送我上火车的时候,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,没有了平日里的嬉闹、玩笑。虽然,我每年都会独自旅行好几次,但是,这一次的离开有些特别。从小到大,第一次独立一人在另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生活。当然,做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,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权衡,在本子上逐一列出留在西安工作和去北京工作的利弊。最终,我选择了“远方”。
由于在西安的时候我就已经租好了房子,地处中关村,是北京大学南门对面的一所老小区。在北京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用C/C++开发软件。我们这个行业,需要不断的学习,因为技术的更新实在是太快了,而且每年又有大批的毕业生,感觉工科任何一个专业毕业的人都会编程,竞争非常的“凶残”。压力真的非常大。在北京待的两年里,见识了很多,眼界也开阔了,头脑也变得灵活啦。那时候,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是非常短缺的,我“预谋”转型人工智能。但是,我并没有做过任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,非常没有优势。于是,从下定决心转型的那天起,每天下了班(很庆幸,自己的加班不是很多),背着包拿着书、电脑,去北大上自习,开始恶补人工智能基础知识,每天晚上十点多,结束一天的学习,去“五四操场”跑步4-5公里。这样的日子,大概持续了5个多月。终于,我投出去了第一份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简历。那是一家创业公司在西安,因此只能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。在拿到最终结果前,我一直没有告诉爸妈。直到我收到这家公司的offer后,才告诉他们,我要回去啦,而且工作已经找好了,薪资待遇很不错。离开北京的那天是:2018年3月26日。整整在北京待了两年,这两年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,当然也有辛酸、流泪的时候,但我更愿意记住那些欢乐时光。在我的心里,北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!
(七)“转型”是为了“预谋”更大的计划
我回到西安以后,看着爸妈每天发自内心的开心,我也非常的高兴。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。2018年4月2日入职,职位高级软件工程师。虽然,我的本职工作还是软件开发,但是所做的项目是计算机视觉项目,总是会遇到图像处理、算法优化、以及机器学习的知识。创业公司压力很大,但是个人的成长也会非常迅速。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,你不能只做或者说只会做某一方面,你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“全栈”工程师。因为公司的同事大都是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硕士,基础扎实,学习能力强,在这样的环境下,我怎么能够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放松和怠慢。记得刚入职的半年,我“自觉”的取消了自己所有的周末,每个周末都抱着笔记本在家学习,不浪费一分一秒,至少自己的能力要对得起公司给年薪。不到一年的时间,我参与开发了四五个大大小小的项目,也是从那时候,我开始独立带领新同事做项目了。这个时候,终于有了一点“喘息”的时间,不用把自己逼的那么紧了。但是,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,从以前的我只要写好自己的代码,到现在必须考虑软件的架构,数据库的选择和搭建,以及那种算法更适合这个项目,该如何更好的优化它。
在接触了更多的技术“大牛“后,我也确认了自己未来会坚定的从事人工智能这个方向。我决定利用年假开启一段”德国校园“之旅,心里盘算着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圆自己的留学梦,而且是博士呦!2018年的9月底,借着年假和国庆假期我开始了德国TU9大学之旅。(以下为手绘路线图及部分照片)
第一站“柏林”,然后跟着自己的路线图,一路走下去。印象最深刻的是去了德累斯顿的计算机院,
当时,对这里充满了向往。感觉这里就是我的目标学校啦!当然一路上我还去了很多的城市,很多的大学,有时候在校园里碰到学生,会闲聊几句。他们都很友好,热情。参观的时候碰到教授,无论认识与否他们也会很和善的问你是不是有什么需要帮忙。这趟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,也坚定了我要申请德国博士的信心。
(八)欧洲博士申请之路 (博士申请是另一个故事,以后会用专门的一篇文章详细描述)
申请欧洲博士,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。本以为筛选学校以及选职位不是什么费劲的事情,但从决定申请博士起,查阅各大学校的网站以及直接联系教授询问是否有相关的职位,这些事情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是一项巨大又耗时的“工程”。邮件发出去后,就是漫长的等待,有的石沉大海,有的教授会很友好的告诉你他们目前职位满了,亦或者是他们更期望招收带着奖学金来的学生。这样“发邮件-等待回复- 再发邮件---”这样的循环,大约持续了半年多,期间有一些因为方向我不是非常喜欢和匹配,所以拒绝了。2019年6月底,由于申请博士以及需要准备的事宜太多,,因为真的没有精力白天负责项目,晚上回家后忙着申请的事情到后半夜,所以,我选择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。大概9月份和一位教授约了Skype面试,他需要招一位能够做机器学习方向的博士生,并且涉及到图像处理、目标识别,这正是我的目标方向。那天下午4点,面试持续了1个小时,我觉得当时自己的口语并不好,有几个教授感兴趣的问我都没能及时的回答他。面试完,感觉似乎要“黄”,心情非常的忐忑。面试完不久,就到了“国庆”假期,可是距离面试结束已经过去将近两周了,依然没有任何音信。只好按照原定计划,背着电脑,带着爸妈出国旅游,顺便等待回信和期待其他的面试。10月8号,那天在我们正在马来的沙滩上享受阳光,突然一封邮件信息“跳”了出来,打开邮件的那一霎那,可能整个沙滩上的人都以为我疯了吧,没错,是我面试的那个心仪的方向,教授发给我的offer。那天的喜悦,无法形容,感觉突然间自己从一只”丑小鸭“变成了”白天鹅“。假期结束后,就开始准备出国的所有资料、认证等等文件。
【结语】:
这就是我艰辛的求学之路,没有天赋异禀的智慧,也没有学霸的基因,我唯一有的就是“认准一个目标,坚持不懈的努力。但要,记得抽空停下脚步,调整自己的方向,以便走的更踏实,更远。”其实,在我决定考研的时候,我就已经打算以后要继续读博士,只是没有确定是在国内读或是国外读。再到后来,独自去北京打拼,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独立生活和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,然后,转型计算机视觉,这也是因为我早就计划了申请博士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,所以,无论如何我必须让自己先置身于一家人工智能的企业,哪怕刚开始我依然是只是编程,但是,只要在这里,我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、学习到相关的项目,并且能够参与其中,这将为我申请博士提供非常大的优势。所以,可以说用了6年的时间,换来了今天这张德国博士录取通知书,这六年里做的每一件事,没有一件事多余的,它都是成就今天的我的垫脚石。
谨以此文,记录我的“求学”历程,同时要感谢爸妈的大力支持,感谢坚持不懈的自己!现在,已经是我在德国博士学习、生活的第3个月了。前路依然漫长,希望自己不忘初心,勇敢前行!
PS:在这里要特别感谢“好予博士留学”,起初是准备DIY的,但是现实非常残酷,人生中第一次理解字典里面的“石沉大海”是什么意思。后来找过别人帮忙,人生中再一次理解“努力未必有回报”。辗转多次,偶遇“好予博士留学”的施老师,结果证明人生中关键的几个十字路口,“选择”确实要大于“努力”。在再一次感谢申请组的施老师、王老师、张老师、杨老师、面试辅导徐老师,以及口语测评的林老师,你们绝对是完美组合。最近由于课题项目有些繁重,我会在后续文章中详细分享“博士申请”的详细过程。
上一篇:波恩之吻——情侣同校成功案例展示
下一篇:没有啦!
1、服务热线:欢迎致电好予服务热线:400-6668-021
2、在线咨询:欢迎点击这里进行网络在线咨询
3、在线留言:在线留言预约登记,我们会尽快安排资深的出国专家致电解答,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出国咨询服务
1.本网独家发布的稿件和图片,未经本网允许,不得转载使用。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。
2.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、名誉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 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