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-
为什么医院的医生们大多态度不好呢?
在很多人眼里,医院应该是一个温情而专业的地方。可现实却是,不少人都经历过“医生不耐烦、态度差”的时刻。有时候,你刚张嘴问个问题,医生就翻个白眼;你想多问几句,对方就甩下一句“去看说明书”。于是网络上到处都是关于“医生态度差”的吐槽。但如果我们试着撕开情…
-
医生为什么难记住患者?
在医院里,有个场景让不少人心里不是滋味:你带着检查结果回到诊室,医生却一脸疑惑,“你是我做手术的那个吗?”你心里可能咯噔一下,忍不住想问:“才一周啊,怎么就不记得我了?”可你有没有想过,一个医生一天要接触多少个你?一个门诊一上午就可能要看五六十个病人,…
-
医学生的前途,远不是“努力”两个字就能决定的事
2025年6月发布的《2024医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》显示,全国医学类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为86.54%,博士生更是高达95.25%。看起来风光无限,但这些数字背后,却隐藏着巨大的结构性差异:同样是“5+3”专硕毕业,在粤东某县级医院可以拿到编制和15万安家费,而在广州核心三甲医…
-
读博期间压力大应该如何缓解?
在读博士这件事上,压力不是偶尔来访的客人,而是常驻的“合租室友”。它可能源自导师的高期待、科研的进展缓慢、未来职业的不确定、同辈的对比焦虑,也可能是那篇迟迟发不出的论文、那些堆积如山的数据,甚至是清晨实验室的冷清和深夜实验的孤独。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,博…
-
读博期间压力大应该如何缓解?
在读博士这件事上,压力不是偶尔来访的客人,而是常驻的“合租室友”。它可能源自导师的高期待、科研的进展缓慢、未来职业的不确定、同辈的对比焦虑,也可能是那篇迟迟发不出的论文、那些堆积如山的数据,甚至是清晨实验室的冷清和深夜实验的孤独。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,博…
-
读博期间压力大应该如何缓解?
在读博士这件事上,压力不是偶尔来访的客人,而是常驻的“合租室友”。它可能源自导师的高期待、科研的进展缓慢、未来职业的不确定、同辈的对比焦虑,也可能是那篇迟迟发不出的论文、那些堆积如山的数据,甚至是清晨实验室的冷清和深夜实验的孤独。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,博…
-
读博士和坐牢有什么区别?
最近看到有网友讨论:“读博士和坐牢到底有什么区别”。你可以说它荒诞,也可以说它真实得扎心。这场充满黑色幽默的对比背后,暴露的却是博士群体真实又复杂的心理现实:他们在高学历的光环下,活得像个幽灵;在学术自由的旗号里,被困得像个囚犯。一个“刑期”不定的系统…
-
现在读博还能轻松地找到工作吗?
在过去,“博士”这个词似乎天然自带光环。它意味着专业、智慧、体面甚至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跃升。但在当下,博士却越来越像一把双刃剑——一边是学历与能力的象征,另一边却是就业焦虑、心理压力与现实落差的具象化。当“中学招聘超过一半是博士”“蚌埠学院拒收同济博士”…
-
医生工资“腰斩”,医院运营“失血”,这场寒潮才刚开始?
“夜班费从130块变65,连房租都不够交。”“以前能靠绩效养家糊口,现在直接‘砍半’,还不如转行跳舞带货。”……这些不是段子,而是来自一线医生最真实的声音。从重庆、福州,到广州、深圳,一场前所未有的“降薪寒潮”正席卷全国医疗系统。不论是三甲医院的副高,还是…
-
如何看待今年各高校医学类爆冷?
今年高校招生季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,就是多所知名高校的医学类专业出现了“爆冷”现象。不仅是一些“双非”院校,连985、211高校也难以幸免——部分医学类专业不仅录取分数明显下滑,甚至在提前批和本一批连续补录,仍然招不满人。对于很多家长和考生来说,这几乎是“刷…
-